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威宁自治县:“翠雪”兆丰年
2024年12月27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彭凯 毛宁

  一年凛冬时,一季寒霜至。冬至过后,寒意渐浓,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乌蒙高原深处,现在已是万物蛰伏,大地一片枯荣。

  

  此时走进位于草海镇卯关村的雪菜种植基地,却是一幅与寂静冬日格格不入的丰收盛景:连片的蔬菜田里,一颗颗在寒风中翘首挺立的雪菜鲜翠欲滴、绿意葱郁,在冬日沉寂的田野间,显得格外耀眼;田间地头,几十名采收群众喜笑颜开,躬身而作,收割、捆扎、搬运、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雪菜,又称雪里蕻、雪里红、腊菜等,属十字花科蔬菜,是冬季常见蔬菜,在全国各地均有栽种,主产区在宁波。之所以称之为雪菜,只因这种蔬菜极其耐寒,即便积雪半尺,田间的雪菜依然翠绿如初,丝毫不受其影响。在北方地区,到了秋冬季节叶子会变为紫红色,故名“雪里红”。在南方地区,因为很少见到变为紫红色的“雪里红”,所以也被传为“雪里蕻”。

  

  “老话都说瑞雪兆丰年,现在的场景,应该叫作‘翠雪’兆丰年吧!第一次试种的这60多亩雪菜,收益还真不错。” 看着一捆捆打包好的雪菜搬运装车,卯关村种植户唐玲笑得合不拢嘴。

  

  她回忆说,往年这些土地在烤烟种植结束后,都处于闲置状态。今年10月,在得知了雪菜种植的消息后,她便将村里闲置的土地转租过来,用于雪菜种植,而试种的效益也超乎她的预期,短短50天的生长周期,就能达到每亩4至5吨的产量。

  

  雪菜虽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却不能直接做菜,而是要经过腌制,制成咸菜之后,才可广泛用于各种菜肴,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同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被称为“江南人参”。

  

  而在贵州省西北部的威宁自治县,雪菜却并不为人知晓,从来没有农户种植过,威宁声名远扬的“高原冷凉蔬菜”名录当中,也从未出现过雪菜的名字。这不禁让人感到好奇,“江南人参”是如何翻山越岭,落户来到乌蒙高原的?

  

  威宁自治县秀水镇高峰村的雪菜加工厂给出了答案。只见厂房内整齐排列的蔬菜腌制罐已经铺设好了隔离塑料膜,一旁还堆砌着大批的精品食用盐,只等雪菜入库,便可开始腌制加工。

  

  贵州旺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明远介绍道:“雪菜作为喜凉蔬菜,与威宁高海拔、低纬度、强日照、大温差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2023年冬季,我们公司就多次来威宁考察,了解到秋冬季当地有许多闲置的土地资源,因此决定大面积发展种植。今年我们第一批推广试种的雪菜现在已经开始采收,看起来效果相当好,在威宁发展雪菜种植产业大有可为!”

  

  据了解,企业在威宁推广雪菜种植产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农户自主参与种植,公司定点回收雪菜。目前,该公司已在威宁自治县草海镇、雪山镇、二塘镇等多个乡镇发展农户试种雪菜250余亩,雪菜收购价格为每吨800元,亩产值在4000元左右。

  

  “建厂选址时,我们向当地政府了解到,秀水镇的辣椒烘干厂每年只在8至11月开工生产,其他时间厂房都是闲置状态。因此,我们公司投资800余万元,将辣椒烘干厂部分闲置区域改建成蔬菜加工车间,对回收的雪菜进行初加工腌制,而腌制好的产品,将主要提供给贵州本地的食品公司。”刘明远介绍说。

  

  小小的雪菜,种出了乡村振兴的大梦想,让冬季闲置的土地长出了翠绿的嫩芽,闲置的厂房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就在加工厂外不远处,十多名朝阳村的村民正在忙着栽种新一轮的雪菜,一颗颗幼苗在锄头挥舞之间,整齐地扎根在沃土之中,静待成长、期待丰收

  

  近年来,作为全国153个夏秋蔬菜基地县之一和云贵高原65个蔬菜基地县之一的威宁自治县,依托典型的高山冷凉气候优势,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引入经营主体、推动蔬菜产业转型、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完善要素聚集等方式,促进蔬菜产业扩量、提质、创牌、增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着力培育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谈及未来发展计划,刘明远信心满满:“我们计划在威宁发展雪菜种植3000亩,力争达到年产雪菜初加工产品15000吨,把产值提升到5000万元以上。”(作者单位:威宁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