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大江口镇洑水湾村地处沅水河畔,是有名的柑橘之乡。全村柑橘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上亿元,是洑水湾乡村振兴的“摇钱树”。
然而,从前的洑水湾村石漠化面积广,恶劣的自然条件严重地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
“村里的柑橘产业是在恶劣自然条件下,5任村支书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村民干出来的。”现任洑水湾村党总支书记肖波对此深有感触。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荒山变果园。”20世纪90年代初,为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洑水湾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用“匣篓”从山脚下一篓一篓地背土上山,将石缝填满,种下橘树。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如今的15000亩脐橙林。
脐橙品种虽多,但如何把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品牌,是洑水湾村面临的最大难题。
要有好的品牌,就要有过硬的品质,就要走科技兴橘之路,提升柑橘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通过品种对比,听取专家意见,村里最终选择发展以脐橙为主的柑橘产业,把其他品种陆续淘汰,打出“溆浦脐橙”品牌。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洑水湾村建起2000平方米的柑橘仓储物流中心,对脐橙进行统一收购、分拣、包装和销售。精品果被包装成精美礼盒后,供不应求,市场反响良好。
“既然市场有需求,为什么不专门瞄准精品市场,成立一个精品柑橘产业园?”村党总支书记肖波说道。集中连片的橘园从何而来?在村干部会上,肖波提出,“我们可以尝试托管服务,既能解决劳动力外出问题,村集体也能低成本‘管’到橘园。”即由村党总支领办供销专业合作社,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农户将果树的种、防、收、售等作业环节委托给合作社,农户只需在采摘时算账收钱。
“村里这个办法很好。孩子都在外打工,我年纪大了,柑橘管护力不从心。”种植大户肖国率先把自家的20亩柑橘园交给村集体管理。当年,村里共与60余户农民签订托管协议,建成了第一个柑橘精品示范园。精品果园建成后,合作社加设水肥一体化、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引进“以草控草”先进技术,让脐橙更加绿色健康。
“跟着MAP种柑橘,这满山的果实成了我们村的金果子了。”肖波对此感慨道。2021年,溆浦县政府引进MAP技术服务中心,帮助发展当地的柑橘产业。当年10月,中化现代农业溆浦MAP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溆浦中心)在洑水湾村正式落户成立。
过去,由于果农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视不足,仅凭传统种植经验,最终结出的果实大小不一,口感差,病虫果多。在这样的瓶颈时期,MAP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村里联合建立示范园,并根据洑水湾村的实际情况,对柑橘种植全过程制定了技术解决方案。
“在详细勘察和论证后,我们出具了符合村里种植情况的种、肥、药套餐,提供包括园区规划、水肥一体化、无人机打药、土壤改良、作物营养、山地果园机械化推广等技术方案,以整体解决方案输出的方式,实现洑水湾村整体种植品质的提升。”溆浦中心生产农艺师夏日照介绍说,“我们还按照统一修枝、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产业托管模式,对示范园进行管理,做到管护到位、技术升级。”
据了解,从2022年村里实行柑橘精品示范园托管以来,当年劳动力用量减少了50%,优质脐橙和精品脐橙的产量提高了40%,而管护成本却从分散管护时的每斤0.7元降到了现在的每斤0.3元。
通过托管服务、代收、代加工、农资服务、电商运营等一体化产销模式,村民收入也不断增加,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更是达到268万元,位列全县第一。这种管理模式被列为怀化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八种模式”之一。
如今,“溆浦脐橙”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从2021年开始,溆浦县在洑水湾村开办“红色溆浦·锦绣前橙”脐橙节活动,吸引了众多客商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同时,乘着怀化市“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国际陆港”和东盟物流产业园建设的东风,溆浦县全力助推“溆浦脐橙”出口东盟国家。2021年12月,一辆辆装满脐橙的大货车从洑水湾村正式发车,从此“溆浦脐橙”走出国门。
此外,洑水湾村还引进了油茶开发、中药材种植、梅花鹿养殖等多个村集体产业。目前,该村已连续两年荣获怀化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真抓实干先进村”称号,村党总支书记肖波也被评为怀化市“担当作为好支书”。目前,大江口镇党委政府正在谋划推进“多村联创”,通过发挥洑水湾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用一棵树摇动更多的树”,全面做大村集体经济的“蛋糕”。(供图/洑水湾村委会)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