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培田古村笼罩在薄雾中,河源溪水潺潺流淌,千米古街的鹅卵石路面泛着温润光泽。
7月10日至11日,福建省永泰县政协二级调研员、民进福建省委会特聘专家张培奋和连城县乡村振兴特派员、省侨联原副主席谢小建走进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在这个被誉为“民间故宫”的客家古村落里,穿行于青砖黛瓦间,结合实地考察提出系列发展建议,为这座古村的保护与活态传承探寻创新路径。
村里衍庆堂的中国结、大夫第的花鸟虫鱼木刻窗雕、都阃府前的鹤鹿同春图,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IP。专家提出,可依托这些IP建立民宿联盟,推出“文化探秘旅居套餐”,将短视频中讲解的建筑景点串联成体验路线,搭配新媒体营销扩大影响力,让培田的文化魅力触达更多人。
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宗祠、6个书院构成的古建筑群,农人种田、妇女沿渠洗衣,这种“活态传承”得益于当地“修旧如旧”原则与对岸建新村的决策,既保存了古村肌理,又满足了村民的现代需求。
专家为村内画院规划了多元业态:在现有咖啡屋、茶屋外增设面包窑,让游客体验手工烘焙的“慢食”乐趣;开设集成店,汇集姜糖、红衣花生等本地特产与手工竹编工艺品;艺术空间融入粮站老物件、老照片,与“三慢四洗”的生活哲学呼应,让游客在消费中触摸古村记忆。
针对有五百年办学史的南山书院,专家建议,利用厅堂开展谚语故事、客家楹联赏析等研学活动,一定要有一个感悟厅,让访客仔细看、深入想、认真讲,最大限度地延长研学时间,从而形成在地消费。结合周边资源开发“研学+民宿”套餐——白天在书院体验传统手工艺,夜晚入住客家风格民宿,参与培田十番音乐会。春季推出“插秧研学”,夏季举办“稻田音乐会”,秋季开展“丰收体验”,冬季设置“草垛等大地艺术节”;同时开发竹筏漂流、池塘垂钓等水上项目,形成“水陆联动”的体验矩阵,让游客从“过客”变“住客”,延长停留时间。
如今,这座800年古村正循着“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之道,在活态传承中书写文旅共生的新篇章。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