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黑龙江省明水县育林乡爱林村的天空湛蓝如洗,白云舒卷,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清香。在占地五十亩的爱林村采摘园内,红彤彤的桃李挂满枝头,游客们穿梭在果树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果园主人孙学军和丁俊龙站在园中,望着熙攘的人群,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土地不仅是他们返乡创业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育林乡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
孙学军介绍,果园已经营七八年,现有果树七千余棵,涵盖吉盛桃李、九台晚桃李、吉红桃李、绥李3号、环太平沙果等品种。得益于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果园一年总产果量稳定在十三万斤左右,亩产可达三千斤。销售方式灵活多样:一方面,采摘园吸引周边市民前来体验“亲手摘果”的乐趣,每斤售价五元;另一方面,通过与超市合作,将新鲜果实配送至哈尔滨、大庆等地超市,实现“有多少要多少”的畅销局面。采摘季从秋季持续至十月,不仅延长了果品的销售周期,更让游客在秋意渐浓时仍能感受田园之美。
果园的发展,不仅让孙学军、丁俊龙实现了返乡创业的梦想,更带动了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每到采摘旺季,我们要雇四十多个村里人帮忙,工钱按筐算,一筐五元,手脚麻利的村民一天能挣一百五六十元。”孙学军介绍,这些雇工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此外,果园还同步售卖优质果苗,为有种植意愿的村民提供苗木和技术参考,间接带动了当地果树种植产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育林乡党委政府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从省城聘请农技专家来果园进行面对面技术培训,帮助果农提升种植水平。爱林村还协调资金修缮了入园道路,解决了运输难题。如今,育林乡的13个采摘园串起乡村振兴“甜蜜链”,家家迎来丰收季,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每到周末,游客纷至沓来,采摘经济成为激活乡村活力的新引擎。
站在果园高处眺望,一片片果林与错落有致的农舍相映成趣,游客的欢声笑语与果农的忙碌身影交织成乡村振兴的和谐画卷。育林乡负责人表示,未来乡里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采摘+旅游”特色路线,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同时,计划引入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育林乡的果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我们要让每个采摘园都成为村民的‘聚宝盆’,让育林乡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从返乡创业的初心,到产业兴旺的实景;从村民增收的笑脸,到政府支持的行动,爱林村采摘园的丰收季,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结出的硕果。在这片土地上,农业的潜力被激活,农民的希望被点燃,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为新时代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写下生动一笔。
未来,育林乡将继续围绕采摘产业做文章,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升采摘园的规范化、规模化水平,同时挖掘乡村文化元素,推动采摘体验与农家美食、乡村风光深度融合,让采摘园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