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丽乡村> 详情
寒梅生香暖乡邻 ——党员雒亚梅用半生书写文明乡风
2025年08月29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杨波 王芳玲 王宝庆

        冬日清晨,陕西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上街社区笼罩在一层薄薄的寒雾中。一位手持扫帚的老人,正一点点清扫通往公厕的小路上的积雪。她叫雒亚梅,今年72岁,是一名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同她的名字一般,她像一株寒梅,在岁月风霜中默默绽放,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将党员的初心写进乡村振兴的画卷,将文明乡风吹进千家万户。

  

  她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她做的糖糕,是一年比一年香喽!”咬一口外酥里糯的糖糕,村里的老人家眯起眼睛笑着说。这不是某家老字号的点心,而是雒亚梅亲手制作、挨家送去的节礼。粽子、糖糕、五豆汤……十多个春秋更迭,她手中的温暖从未缺席。

  

  理发、打扫、照料病患,村里的红白事她都冲在前头。谁家老人独居,她常去探望;谁家有难,她第一时间出现。有人说:“亚梅她啊,就是咱们陈炉的一块宝。”而她只是摆摆手,笑呵呵地说:“我就是闲不住。”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位被大家亲切唤作“雒大姐”的人,自己也已是七旬老人。可她步履不停、笑容不减,用“以老助老”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夕阳红”。

  

  初心如梅,历苦寒而更香

  

  雒亚梅的善,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岁月的沉淀。

  

  她年轻时在陈炉陶瓷厂、运输公司工作,退休后也曾在外打工。2008年,在婆婆病重时毅然返乡,侍奉床前十载。    “是母亲和婆婆教我怎么做人,是党员身份教我怎么做事。”她说得朴实,却字字千钧。

  

  这份初心,如梅树的根,深扎在她生命的土壤中。社区居民孙阿姨在儿子离世后悲痛欲绝,是雒亚梅每日端着一碗饺子推开孙阿姨的门,也用温暖推开了她冰封的心。“没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孙阿姨哽咽道。

  

  九十多岁的老人攥紧雒亚梅的手说:“你比我亲娃还亲。”

  

  一梅报春,万树花开

  

  善行的力量,从来不是孤独的火焰。

  

  在她带领的“炉之雅”模特队中,越来越多的姐妹加入助老行列。“下次做饭叫我!”队员们围着她纷纷说道。一群原本走T台的女郎,如今挽起袖子包糖糕、扫雪路、陪老人聊天,成了小镇最美的风景。

  

  下雪天,她清晨挥帚扫雪,生怕有人摔倒;腿脚不便的老人只要一个电话,她就跑去镇上代买药物、蔬菜;她帮失禁老人擦洗身体、为邻里调解婆媳关系……她说:“不图人说好,就图心踏实。”

  

  一个人,感动一群人;一群人的善良,唤醒一座乡镇的文明之风。

  

  梅香沁心,乡风如诗

  

  雒亚梅不再只是一个名字,更成为一种象征。

  

  在她长年累月的影响下,上街社区悄然发生变化:村里更和睦了,邻里更团结了,敬老助老蔚然成风。一种无声的文明,如梅香般渗透在街巷之间,写入家家户户的生活日常。

  

  “我就是个普通党员,活一天,干一天,好事就做一天。”她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始终如一的行动。

  

  梅,不与百花争妍,偏在寒冬飘香。雒亚梅就像这样一朵梅——寂静无声,却沁人心脾。

  

  她用半生时光告诉我们:文明,不是标语和口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举动、一次次温暖的牵手、一年年不变的坚守。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最本真的模样,也看到了乡村文明最动人的底色。她让陈炉镇的风更暖,让梅香更醇,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有了动人的光芒。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