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作为“红枫服务”义警队中的一员,木爱生早早发动摩托车,带上他的工作笔记本,准备再次前往10公里以外的村子调解一起“难啃”的纠纷。近年来,云南怒江边境管理支队丙中洛边境派出所立足高黎贡山实际,组建“红枫服务”义警队、构建“民警+义警”的群防群治巡逻新模式、推出便民利民专项服务工作,以“心”为笔,在怒江大峡谷奋力绘就最美高黎贡山风“警”。
组建义警队,及时调处纠纷
丙中洛镇下辖4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46个村民小组,生活海拔1750米,辖区面积823平方千米。和内地城市不同,辖区群众居住非常分散,自然村之间的距离,少则几公里,多则几十公里。
长期奔走在高岭贡山,派出所民警发现,红枫夏抗酷暑,秋风侵染,历经磨砺,红耀深秋,展示出厚积而薄发的气势。所以该所以红枫为名,广泛发动辖区网格员、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党员、民兵、村民代表等群众力量组建“红枫服务”义警队。
“我们组建‘红枫服务’义警队,协助开展纠纷调解、治安巡逻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丙中洛边境派出所所长黄华说,队里最具代表的义警就是网格长木爱生。同时,木爱生也是丙中洛镇双拉村小茶腊组小组长,每当村民遇到困难和问题,他总是第一个带头解决和调解,拥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我们组有56户,87人,每个月我都会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木爱生边说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房屋。那是位于小茶腊一户村民家,因夫妻双方经常饮酒,导致酒后经常吵闹,互不相让,长期如此便出现感情纠纷。
“这事儿可没少费功夫,我和派出所民警多次对双方人员进行思想开导,费了好大劲最终圆满解决了纠纷。”木爱生说道。
构建巡逻新模式,筑牢安全底线
该所通过“线上线下”巡防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民警+义警”的群防群治巡逻新模式,推动社会治理新格局。针对重点部位和时段,不定期组织义警对人流密集场所进行巡逻值守和反诈宣传,全方位、无死角地延伸治安防范措施到群众身边。有效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提高了辖区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
此外,义警队在提高见民警、见警车、见警灯的频率和管事率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震慑一批不法分子,打压犯罪空间,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他们还通过徒步、车巡等方式加大夜间巡逻防控力度,白天配合民警对辖区学校开展“护学岗”活动,为辖区的学生们撑开上下学“保护伞”。
推出专项服务,用心温暖群众
“谢谢,真是太感谢你们了!”3月16日,丙中洛边境派出所“乡村振兴”义警队带着带上背箩、锄头等工具前往秋那桶村贡卡组帮助村民种植山药。看着来帮忙的义警队,村民李光明连连道谢。“要不是你们帮忙,组里的山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种得完嘞!”义警队队员罗学峰说,现在春耕农忙时节,秋那桶村也到了种山药的时候,但组里的年轻劳力都出去打工了,年轻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便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
2019年开始,丙中洛边境派出所决定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服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认真梳理、全面排查出的全镇5名居住较远、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员全部登记造册,确定为派出所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各村的义警队伍提前联系,实施身份证送证上门服务等便民利民措施,主动服务群众,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大峡谷的风呼呼地吹,晚霞下的红枫如同烟火般绚烂。天色渐晚,山坡上的木楞房接二连三亮起灯火。“走吧,我们还剩最后一户!”民警谢航紧了紧外套,准备前往下一户。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