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乡村> 详情
做实义警调解“小支点” 撬动群防群治“大效能”
2024年04月28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李鹏飞

  “两位女士,大家出来玩就是图个开心,不要为了点小事影响自己的心情……”,云南德宏陇川欢乐水世界来此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龙安义警”充当起了交警、巡警和矛盾调解员的作用,在景区内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幸好有您帮助调解,这件事情才能圆满解决!”李女士激动地向“龙安义警”老何连声道谢。

  

  “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我心里也挺开心的,没想到我加入‘龙安义警’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顺利化解一起矛盾纠纷,这也离不开民警们平时对我们的培训。”他说完又继续返回巡逻岗位上。

  

  做好乡村矛盾化解工作,光有积极性,如果没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还是不行的,作为调解员的老李刚加入“龙安义警”时就有这样的感触。

  

  成立以来,“龙安义警”调解员奔波忙碌在乡间田野,还储备了多种调解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其实乡里乡亲的哪有什么大矛盾,都是些隔壁家杂物堆在我家墙边,村头那家的牛老吃我家的庄稼等等。”调解员老刀说。

  

  这些村里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往往容易引起大矛盾,如何及时调解矛盾纠纷,把风险化解在源头,“龙安义警”这支队伍的成立,其实就是德宏边境管理支队陇把边境派出所“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

  

  “村里事,村里人管最有效,老百姓认可,说话接地气。”调解的类型和方法有很多,但做好调解的原则都是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陇把边境派出所现已注册义警队员50人,为和谐的乡村增添一道靓丽的“枫景线”。

  

  “不进家门,却知其事”,这是“龙安义警”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一大优势,这支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的“本土”队伍,大多都是辖区的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

  

  “你怎么又挖我家的田埂,挖开了我怎么浇水!”前不久,龙安汉一组村民就两家耕地中间田埂归属问题发生矛盾。

  

  宁静的小乡村,两人的争吵声,很快便引来了警务室民警刘俊和“龙安义警”队员老何。问原委、讲道理、解心结……聊了不到一会,老何就噗嗤笑出了声。

  

  “大哥去年你家盖房子缺人手,谁帮你的啊?还有你上次不在家,是大哥帮你浇的庄稼地,还有……”这还没说完,两个大男人就打断了老何说话,“你先浇完水把土补上就行,嗨,说咱俩,你不难受我还丢人嘞!”就这样,两个老邻居再不好意思说田埂的问题了,依靠群众、来自群众、服务群众,这是“枫桥经验”代代相传的法宝。

  

  陇把边境派出所的“龙安义警”队伍就是充分发挥着群防群治力量的主体作用,也是传承发扬枫桥经验,更好服务乡村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既弥补了警力上的不足,也延伸了基层治理工作触角,实现了义警调解“小支点”,撬动群防群治“大效能”的转变。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