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5月20日,广西崇左边境管理支队叫隘边境派出所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巧借“六尺巷”典故,成功调解一起叔侄间因宅基地引发的纠纷。
5月20日,叫隘边境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马某报警称:其家围墙边的树苗被人损坏,请出警处理。群众利益无小事,该所迅速组织民警前往现场调查。
经调查,民警发现现场只有马某与马某亮两户人家,并且马某亮系马某的叔叔。因为祖上遗留下来的房屋面积小且破旧,6年前马某亮便与马某分开建房居住。两家修建住房后,中间剩余一块1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便形成空地,叔侄双方因这块祖上留下的宅基地归属问题引发争议,互不相让,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叔侄双方经常因此事发生摩擦,矛盾日积月累达六年之久,两家互不来往。
今年4月份,马某在这块空地的边缘修了围墙,并在围墙边种上了几棵香樟树。但其叔叔马某亮认为其围墙旁边的土地系其所有,遂将马某的树苗拔掉,双方因此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民警考虑到双方是叔侄关系,便联系村干部到场,一起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由于双方积怨已久,一时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本是亲人,调节纠纷的关键是要打开双方的心结,修复两人受损的亲情关系,让双方化“怨气”为“和气”。找到问题根源后,民警果断将当事双方分开,采用背靠背调解方式,以清朝大学士张英在宅基地纠纷中劝解家人主动退让三尺宅基地,邻居深受感动也退让了三尺宅基地,最后建成“六尺巷”的故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双方当事人在法、理、情的有机结合下解决叔侄矛盾,使当事双方充分认识邻里和睦之“利”,亲人反目之“弊”,通过几个小时的工作,叔侄双方终于放下对立情绪,在民警和村干的见证下对祖上遗下的1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进行了平均分配,达成和解共识,一场矛盾纠纷得以妥善调解。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