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开学季,为切实做好学校交通安全工作,有效防范交通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安徽省六安市交警三大队针对学校周边道路交通规律特点,围绕事故易发、道路易拥堵的路段、区域,最大限度加大路面执法管理力度,全力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大力提升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深入摸排,强化隐患清理
一是开展全面摸排。开学前,大队根据《中小学与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要求,对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道路集中开展全覆盖、地毯式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整改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人行设施、分隔设施、停车设施等不完备、不合理、不规范问题,特别是加大农村边远地区邻近国省道学校的排查,发现道路标线磨损严重、爆闪灯不亮、标牌损坏的及时抄告辖区乡镇政府和道路主管部门,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二是完善交安设施。大队对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标准规范,重点完善学校区域警告标志、机动车限速标志、过街设施、信号灯、禁停网状线等“五类”交通管理基础设施,做到应设尽设;同时鼓励推动在有条件的学校门口因地制宜设置人行道、护学通道、减速丘、隔离设施等“四类”交通管理提升类设施,做到能设尽设;促进防冲撞设施、缓冲区“两类”防护设施不断完善。三是联合清理隐患。大队联合教育、交通运输等部门,督促学校及校车企业排查清理校车安全隐患,严禁校车“带病”上路,严防不合格的车辆和人员提供校车服务。重点关注洪涝灾害地区及农村地区县乡道路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及时将发现的问题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通报相关部门,督促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落实责任,做好护学工作
各辖区中队负责做好辖区内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并加强对辖区派出所及其他部门“护学岗”人员交通管理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常态化抽调警力参加“护学岗”工作。各部门按照上级公安部门要求压紧压实部门责任和执勤民辅警岗位责任,参勤人员严格落实早、中、晚上学、放学前10分钟到岗,并根据各中小学、幼儿园作息时间不同,“护学岗”执勤人员还主动与校方沟通,合理确定“护学岗”执勤时间。
严格管控,净化通行秩序
一是做好疏堵保畅。加大学生集中返校以及上下学时段、学生通行集中路段巡逻管控力度,及时查纠车辆乱停乱放、闯红灯、不礼让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全力保障上下学高峰期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畅通。二是发动多方力量。推广“校家警”护学模式,组织民警辅警、学校安保人员、教职员工、家长志愿者和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维护。用好“护学岗”“高峰勤务”等机制,快速处置学校周边交通事件及警情,严防发生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三是严查重点违法。继续按照“夏季行动”部署要求,在8月27日至9月5日开展集中会战,严查校车超员超速、不按审核路线行驶、“黑校车”以及超员载客、违法载人等重点违法行为。发现涉嫌非法营运的,及时移交交通运输部门。对上下学时段频繁在学校周边出现的面包车、商务车,将车辆列为重点管控对象,开展嫌疑调查。
广泛宣传,加强教育引导
开学前,大队提前开展返校交通安全提示,联合教育部门、学校利用微信群、短信平台向学生及家长发送交通安全提示短信,引导学生不乘坐超员车、“黑校车”和货运车辆,劝导家长不租用不合格的车辆和人员接送学生。大队还利用“交通安全‘平安守望联盟’”微信群发送“致校车驾驶员一封信”。开学后,大队组织民警进校园上好“开学第一课”,广泛宣传学生步行、骑行、乘车交通安全知识常识,教育学生不满16周岁不骑行电动自行车、不满12周岁不骑行自行车。同时,倡导全社会关注学生上下学安全,形成学校门口减速慢行、礼让斑马线等文明出行习惯。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