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广西大山之巅。连绵的群山俯瞰着大地,层层叠叠的梯田在初阳照耀下舞动着金色稻浪,诉说着丰收的喜悦。2024年9月,新学期第一天,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桂书村的幼儿们早早地穿上民族盛装,背上小书包,聚集在崭新的幼儿园门前,明亮的眼睛四处张望,欢笑声响彻了整个村寨。暑假期间,深圳边检总站文锦渡边检站根据村民实际需求和迫切愿望,利用假期空档,为村里留守的孩子们改造了全新的幼儿园,这是该站在桂书村又一教育帮扶项目。
从爱上阅读开始——
著名作家冰心的《小桔灯》家喻户晓,照亮夜路的小桔灯,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坐落在边远山区小学校园里的“喜阅屋”就像小桔灯一样,用暖暖的微光充盈了山区孩子们的内心,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边远山区孩子们爱上阅读、成长成材的希望。2019年,文锦渡边检站受命对口扶贫任务。该站扶贫办民警在走访中发现,村里的教育存在不少的痛点难点——师资匮乏、设备短缺、教材老旧,现状堪忧……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首场扶贫工作会议上,文锦渡边检站党委认为“捐赠”只能短暂地缓解受助人物质上的匮乏,尤其是在边远山区进行帮扶助学,捐书、捐钱等“授人以鱼”的方式只能满足山区孩子“有书看”的需要,而真正让孩子们能够“读好书”“好读书”从而理解“读书好”的意义,就要给山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和内化阅读习惯。因此文锦渡边检站将教育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引入自有公益品牌,为孩子们打造一间集阅读、教学、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喜阅屋”。
当初阳金曦洒在广西三江县同乐乡桂书小学斑驳的墙上,“喜阅屋”内,刷饰一新的墙壁、精致的木地板、童趣的装饰……孩子们早已不约而同聚于阅览室内,聚精会神、细细品读着手中的书本。20天的工期,国家移民管理局首个教育帮扶项目在广西三江大山之巅建成。从投入使用至今,文锦渡边检站建立了定期开展线上互动和实地探访的常态机制,链接社会儿童阅读公益机构,利用各个节日假期,送课上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读书活动,为孩子们讲好中国故事。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浸润在“喜阅屋”美丽的环境中结伴阅读,激发了边远山区孩子阅读热情,无形中也带动学校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该站利用社会资源,先后在四省9市建设了14间喜阅屋,惠及10余个少数民族地区,让两万多名山村孩子直接受益。“喜阅屋”公益项目先后获评“深圳市共青团创新项目”“深圳市十佳公益项目”,云南芒市“喜阅屋”被中宣部评为“最美农家书屋”。
从走进孩子做起——
“‘喜阅屋’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常到这来,通过阅读探索山外的世界。”2020年5月,文锦渡边检站民警唐超在辗转700公里、8个小时的车程后,来到广西三江桂书小学驻村支教。他深知,自己将在两个学期的支教时光里,与孩子们一起见证全面脱贫的历史性时刻。
“笑话成真,孩子们的数学真是体育老师教的。”唐超笑着说,由于师资不足,他一人包揽了语文、数学、体育、道德法律等课程教学,放学后还要到个别学生家里做辅导,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支教期间,唐超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不仅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我认识,也通过支教这座桥梁给桂书小学的孩子传递新方法、给桂书村的家长传递新观念、给桂书小学的老师传递新思维,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老师的一致认可。“孩子们很争气,去年期末考试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课后辅导结束时,天色已晚。谈及学生,唐超的眼眸里仿佛散发着光芒,“我也得加把劲,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给他们种上一颗希望的种子,当好孩子们通往山外世界的桥梁!”
让孩子向上成长——
“帮扶工作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要解决最实际问题,体现最基本的需求。”文锦渡边检站领导的一席话让帮扶办的同志们回想起在学校调研时看到的一幕:下课后,孩子们一个个聚集到了水龙头前,用自己的小手捧着冰凉的自来水送入口中。一到雨天,因缺少净水设备,水里夹杂着大量的泥土甚至还有虫子,非常浑浊。每年冬天,孩子们的双手更是被水冻得通红,学校最常备的都是肠胃药和打虫药。
“一定要让孩子们喝上健康甘甜的饮用水!”该站帮扶民警下定决心,随即多方寻找、对比、采购加热型净水设备,并给每一位孩子配备了儿童水壶。物流速度慢,驻村支教民警就冒雨骑车几十公里分多次去县城取货,终于在“六一”儿童节当天净水设备安装完毕并正式启用。“原来我们村的水也可以这么透明清甜!”孩子们透过水杯睁大眼睛望着天空露出了纯净如水的笑容。
每天下午四点半,在学校翻新的篮球场上,准时响起了哨声,桂书小学篮球“梦之队”又开始训练了。支教民警唐超兼职当起了教练,小小队员们认认真真地做着热身运动。“篮球的竞技性强,需要通过协作努力去得分,我们希望组建一支篮球队,让孩子们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这一想法得到了文锦渡边检站党委的大力支持,并在篮球队的基础上,组建“国旗班”,规范升旗仪式,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他们为孩子们设计了队旗、队服,制定了训练计划,规范升旗流程,开展队列训练,进一步提升纪律性。“通过篮球训练,孩子们现在更加开朗活泼,上课表现都完全不一样了,大家都争取能因此进入国旗班亲手升国旗!”唐超看着孩子们的积极变化欣慰的说道。
让老师向下扎根——
2022年8月底,对于桂书小学的老师们来说,这个学期的开学格外值得期待。因为他们期盼已久的新宿舍、新办公室即将改造投入使用,这让他们安居乐教的“美好愿景”变成了“幸福实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的客体是学生,主体与核心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安心于教学,主动作为,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和效应。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面对乡村振兴的全新任务,文锦渡边检站对口帮扶工作依旧从最基础的教育开始,从提升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入手,让教师教的安心,学生学的专心。
为保障新学期老师们能够按期住上新宿舍,文锦渡边检站指定民警驻守施工现场,倒排工期,紧盯进度,狠抓质量,统筹实施了教师宿舍、办公室、食堂改造,卫生间翻新等一系列校园环境改造工程,教师的生活、教学环境实现了综合提升。与此同时,该站对接联系深圳市罗湖区北斗小学,与桂书小学开展结对共建,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传授宝贵教学及管理经验,并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水平。
“我们爱这片土地,更爱这里的孩子,在全新的环境中,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工作,扎扎实实带着孩子们一点一滴进步。”桂书小学粟春光校长感叹道。
【编辑:周志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