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详情
咸阳旬邑:多维发力树新风 移风易俗绘新篇
2025年07月30日 来源:农家书屋杂志 | 作者:宋宾扬 刘亚妮 许莲 何一平

  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一场以“破陋习、树新风”为主题的移风易俗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近年来,该县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强化部门协作、完善制度保障、树立先进典型等多维举措,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遍古豳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陕西省咸阳市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何一平 摄.jpg

  陕西省咸阳市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让文明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村里办白事,乐队、酒席、鞭炮一样不能少,一场下来要花好几万,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现在好了,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规定了标准,省心又省钱。”郑家镇郑家村村民郑文祥对记者说。今年1月,他84岁高龄的祖父去世,家人严格按照村规民约简办丧事,正餐仅办20桌,每桌不超过10个菜,晚上11点后不放哀乐和烟花爆竹,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又避免了铺张浪费。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旬邑县创新的“线上+线下”双轮驱动宣传模式。线下,该县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时长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的宣讲活动,确保内容紧凑、重点突出。工作人员会围绕高价彩礼的社会危害、厚养薄葬与文明殡葬、文明祭祀等核心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答疑解惑。宣讲过程中,《移风易俗倡议书》有序发放,村民自发编排的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生动的表演。

  陕西省咸阳市古豳文化博览园-何一平 摄.jpg

  陕西省咸阳市古豳文化博览园

  

  “我们把移风易俗的内容编成快板、小品,村民爱看也爱听,效果比单纯说教好多了。”旬邑县文明办工作人员刘亚妮告诉记者。她参与组织的多场宣讲活动都获得了村民的积极反响,特别是在文艺表演环节,常常引发全场共鸣。

  

  线上宣传同样丰富多彩。旬邑县精心汇编移风易俗理论论述和优良家风家训文学作品,为诵读社团提供优质素材,开展线上诵读活动。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旬邑发布”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平台,高频次发布移风易俗新闻动态和公益广告。

  

  “一条接地气的短视频,可能比十场宣讲会的影响还大。”旬邑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媒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大大拓宽了宣传覆盖面。

  

  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移风易俗“大合唱”格局

  

  移风易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旬邑县民政、文联、法院、公安、医院、科协等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全方位普及科学、健康、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陕西省咸阳市湖光山色-何一平 摄.jpg

  陕西省咸阳市湖光山色

  

  法院干警以案说法,剖析高价彩礼引发的法律纠纷;民政工作人员深入解读殡葬改革政策;派出所民警结合典型案例传授电信诈骗防范知识;科技局开展科普宣传驱散封建迷信;司法局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县医院则组织专家团队为群众进行健康体检和慢性病筛查。这种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工作模式,确保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我们处理的婚姻家庭纠纷中,相当一部分与彩礼问题有关。”旬邑县法院一位法官告诉记者,通过典型案例宣讲,让群众了解高价彩礼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

  陕西省咸阳市姜嫄圣母雕塑-何一平 摄.jpg

  陕西省咸阳市姜嫄圣母雕塑

  

  在张洪镇,镇纪委将移风易俗与清廉村居建设相结合,建立了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报备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请和人情往来。“我们要求村干部向群众领学诵读《村规民约》,推行年初承诺、年终履诺制度,未完成承诺事项的干部要限期整改并接受民主评议。”张洪镇西头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孙明杰介绍道。

  

  该镇还扎实开展“廉内助”“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带动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66户廉洁文化中心户,拟再创建“文明家庭”96户,让廉政文化入耳、入心、入脑。

  

  制度保障与榜样引领:让新风尚落地生根

  

  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长效落实,旬邑县在各镇(街道)开展示范宣讲,并提供翔实的宣讲资料,为基层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各镇(街道)迅速行动,组织村干部建立健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等方式,规范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流程和标准。

  

  郑家镇郑家村村民郑社教告诉记者:“过去办白事大家碍于面子,请乐队、搞排场,烦琐复杂的流程让家庭背负沉重经济负担。现在推广移风易俗,省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步骤,让白事重新回归到精神缅怀的本质。”该村红白理事会完善了章程,对婚丧嫁娶等作出明确规定,修订了涵盖红白事简办的村规民约。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一角-何一平 摄.jpg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一角

  

  “我们倡导在老人健在时,‘端一碗热饭、换一身新衣、多一点照料、多一些陪伴’,让老人安享晚年。”郑社教说,白事简办已从以前需要村干部苦口婆心上门做工作,变成了如今的群众自觉行为。

  

  旬邑县还积极搭建“榜样引领”激励平台,为移风易俗打造正能量“引擎”。每年,各村(社区)结合实际,自主开展“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评选过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群众推荐、邻里互评、组织审核等环节,从平凡生活中挖掘不平凡的感人故事。

  

  “被评为‘好媳妇’后,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给村里其他妇女做个好榜样。”一位获奖村民说道。这些先进典型的事迹被制作成展板、短视频,在村头巷尾、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化作一本本鲜活的乡土教材。

  

  旬邑县文明办每天组织专人开展“暗访督查”,制作“随手拍”曝光视频40期,联合县委办督查科进行专项督导30余次,累计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1120条,有效解决了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

  

  成效显着:文明新风如春风化雨浸润人心

  

  如今,漫步旬邑乡村,文明新风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彩礼账本变薄了,丧葬仪式从简了,邻里互助变多了,村民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旬邑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交出的亮眼答卷。

  

  据统计,旬邑县已推动全县7个省级文明单位、22个市级文明单位、28个县级文明单位参与基层5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形成县级“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21个,推荐上报市级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点1个;评选出县级文明家庭329户,涌现出“旬邑好人”候选人34人。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夜景-何一平 摄.jpg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夜景

  

  在志愿服务方面,旬邑县成立“8+3”常备志愿服务队,每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配置10支志愿服务队伍,每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合自身特色配置2支以上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县拥有400余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达9000余人。

  

  “先锋引领举旗帜”“马栏新号角”“传承基因聚民心”等13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70场次,受益群众达26.3万人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旬邑县4名学生获得“市级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1名学生获得“省级新时代好少年”提名。

  

  “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旬邑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县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巩固已有成果,让文明新风吹得更远、更广,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