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发力,以人情减负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乡风文明“加减乘除”工作机制,大力推行文明俭朴的“沭阳习惯”,为基层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签名活动
“加”出统筹管理合力 筑牢文明乡风根基
在沭阳县刘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外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刘集镇刘集社区人情消费村规民约》,从婚宴菜肴的合理规划,到丧葬习俗的庄重简化,再到乔迁、升学种种事项该如何办理,既着眼细节减轻人情负担,又让邻里情谊在简约而不失温情的氛围中愈发醇厚。
在沭阳县,480个村(社区)都有张贴这样的村规民约。“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但要当好指挥员,还必须当好战斗员。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但要看他们怎样抓好物质文明建设,还要看他们怎样抓精神文明建设。”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彭伟说,近年来沭阳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改变城乡面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务实推进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建设。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刘集镇刘集社区人情消费村规民约
明确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乡风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将白事简办、喜事新办、小事不办等乡风文明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沭阳县在加强组织统筹方面的重要举措。
“这些规定很实在,现在村里办红白事都按照规矩来,既节省了开支,又避免了浪费。”扎下镇银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新建表示。
“减”轻人情负担 引领文明新风尚
人情味不能变成人情债,传统礼俗与陈规陋习不可混为一谈。
“以前办一场白事,仅吹鼓手的相关支出就有万余元,给不少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作为龙庙镇的一名支客,徐增军帮助不少人操办过白事,对近几年移风易俗工作带来的影响,他感触很深,“现在大家的观念逐渐转变,经济压力大大减轻,人情味反而更浓了。”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沭阳县制定的“丧事移风易俗工作流程”,该流程对丧事办理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并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镇(街道)驻村工作组长第一时间上门送花圈吊唁,对丧户进行慰问,免费提供播放哀乐的音响设备。
“以前办白事,花费很大,大家都很疲惫。现在简办了,既节省了钱,又减轻了负担,大家都很支持。”一位刚刚办完丧事的村民说道。据测算,仅白事简办,全县每年可减少人情支出约2.7亿元。
在推行喜事新办方面,沭阳县围绕“5·20”“七夕”等重要节点,举办“集体领证”“低碳迎亲 倡树文明新风”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拒绝高额彩礼,迈向幸福人生”理念。公交婚车也在年轻人中迅速“走红”,让年轻人不再追求排场和形式。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公交婚车
在推行小事不办方面,自2020年起,沭阳县紧扣学生毕业、升学节点,连续五个升学季开展“拒绝‘升学宴’ 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个升学季,沭阳县减少铺张浪费3.6亿元。
“乘”出标杆影响力 激发文明乡风动能
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纳入每月党员活动日活动主题,通过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等群体的示范引领,沭阳县立体、全面地向广大群众展示出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5年“花海沭爱 同心筑梦”520集体婚礼活动
在广泛凝聚群众思想方面,沭阳县还在全县480个村(社区)广泛召开白事简办党群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发放白事简办倡议书。各村(社区)每季度召开“道德评议会”,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通过“评典型、议陋习、树新风”的形式,让文明新风成为群众自觉选择。
各乡镇(街道)在推进过程中,还因地制宜地形成了一批有用的做法。如钱集镇兴办“新风大食堂”,为群众提供免费场所、平价菜;龙庙镇为白事简办的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引导资金;刘集镇建立“1234”帮办服务机制;桑墟镇组织志愿者,给80岁以上老人上门过生日、做家务;马厂镇成立红白理事会为群众提供全套服务;扎下镇“小板凳”宣讲队走乡进村,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讲,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
“除”去陈规陋习 涵养文明新风尚
“走,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乘凉看表演去。”
对于沭阳不少乡镇的居民来说,节庆活动时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看表演、看展览,已经成为休闲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是不少人的共同感受。以省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试点为契机,沭阳县不断丰富文化供给,以文明的方式破除群众陈规陋习。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乡风文明”主题演出活动
此外,沭阳县还深化“群众点单、政府接单”模式,创新建立“演出预告”制度,根据群众点单情况形成个性化的文化服务菜单,编排淮海戏《退红包》、苏北琴书《要彩礼》、小品《如此往来》等10余个乡风文明节目。广泛开展“陪父母看大戏”“移风易俗润民心 文明风尚进万家”等主题巡演等活动590余场次,覆盖群众30.2万人次。
“通过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把文明新风的种子种在群众的心里,引导广大群众努力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示范者、带动者,让文明新风吹遍花乡大地。”沭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朱静波说。
据统计,2020年以来,沭阳县每年为全县群众减少不必要的人情消费支出约15.18亿元,人均人情事项支出由7675元减少到2150元,下降了71.98%。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都在证明,沭阳探索建立“加减乘除”工作机制,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示范价值,为基层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在广袤乡土绽放异彩。
[编辑: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