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三代人扎根边疆、戍边固防,我已经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我一定要像爷爷、父亲一样在这里坚守下去。” 狄昂坚定地说。
2014年,18岁的狄昂接过先辈们的钢枪,应征入伍到巴彦淖尔边防支队,也如愿以偿分配到了爷爷和爸爸战斗过的宝音图边防派出所服役。
回忆,当初,对自己要去当兵戍边的决定,爷爷和父亲都很支持,可是母亲怎么也不同意。狄昂扳着手指数算着母亲付出的点点滴滴:25年的分居生活,一人一边照顾着四个老人,一边把两个孩子带大。
“这其中的辛苦没有谁比我母亲体会得更深”,狄昂说,其实自己非常理解母亲的心情。母亲最终还是没能拗过家里人,因为母亲知道“戍边卫国”已经熔铸到这个家庭的血脉里。
星火传承 戍边为国
“愿以身许国,卫山河无恙。”从军人到移民管理警察,狄昂始终坚守从警初心,以对边疆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诠释了一名戍边移民管理警察的忠诚和担当。
“2015年,狄昂主动申请到宝音图边防派出所工作,在所里他踏实肯干,除了要协助干部出警下乡,还承担所里的军事训练、日常管理、信息保障等工作,还时常帮厨做饭。
2019年1月1日,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公安边防部队成建制转隶国家移民管理机构,狄昂和战友们一起脱下橄榄绿,换上了藏青蓝,从一名武警边防战士转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移民管理警察,现在的狄昂已成为了全大队独挡一面的工作能手,是战士转改新警的榜样。
2020年疫情爆发后,他保持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战斗在边境管控一线。他没有因伤病请过一天假、缺席过一次任务。
2020年7月的一个凌晨三点,派出所突然接到报警,称房子着火了,需要帮忙灭火,所领导立即派人出警,狄昂与同事们快速出警,冲着着火的牧民家奔去,到了牧民家,情况比较糟糕,房顶上已经全部烧了起来,狄昂迅速确认屋子里是否有被困人员,接来了水管开始灭火,因为牧民家水储存的不多了,还要到井里打水,狄昂与同事们分工明确,打水、灭火、抢救群众财产,经过3个小时,大火被全部熄灭。
转改以来,办理治安案件14起,化解矛盾纠纷36起,协商讨要务工人员拖欠款工资10余万元,查验过往车辆3万余辆次,人员3.4万余人次,发放法律各类宣传材料5千余份,稳控涉访人员24人,有效净化辖区治安环境,推动辖区平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老兵新警 精转苦学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虽然狄昂是“半路出家”,面对陌生、专业的信息技术保障工作,他主动转变,毫不畏惧,始终以最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勤钻苦学,在学中做,做中学,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深耕信息化技术保障等专业知识,相关专业技术书籍翻了一遍又一遍,相关技术知识点背了一条又一条。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他用勤奋与刻苦实现了从初出茅庐的一窍不通到现在的技术保障的行家里手,他通过勤学习、勤请教、勤分析、勤钻研、勤总结,形成了自身“信息技术保障要诀”,迅速成长为大队的一名技术骨干。
2022年以来,他先后保障了5次重大安保活动,对大队200余件技术装备统计进行归档,并参与了构建信息化体系,迅速成长为单位技术领域的“专项小能手”。
日常工作中,狄昂时刻保持谦虚,遇到执法执勤设备、视频线路、电脑设备出现故障时,他总是十分热心为同事解决困难,主动承担起单位技术设备养护工作。
与此同时,狄昂定期检查信息设备,建立设备“专属档案”,为进一步提高大队信息化建设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情系群众 爱洒边疆
狄昂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竭诚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是牧民心中的“赛因察戈答”。“爷爷、爸爸常说牧民群众是咱们的依靠。”狄昂曾在日记本写到:警爱民、民拥警,警民鱼水情深!
由于边境辖区交通不便,多年来边防派出所主动承担起辖区乡镇苏木牧民生活用品代采代购工作,通过开设“强边固防直通车”定期为牧民代买代购生活生产物资,解决牧民购物难问题。派出所在狄昂的建议下,创新推出了“便民超市”,平价销售日常生活用品,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后来他在下乡走访中了解到边境不通邮的难题,就建议领导利用“强边固防直通车”为牧民送快递。
2017年,乌拉特后旗边境管理大队通过与驻地政府、邮政部门协作,在“强边固防直通车”的基础上,推出了“警邮便民邮路”管理服务新品牌,着力解决边境地区通邮难、购物难、管控难等诸多问题,年均为辖区边民群众代送各类邮件1.6万余件、报纸刊物2万余份,代送网购商品2000余份,节约成本20余万元。
他创新推行一警多能工作模式,发动所内团员,以及友邻单位青年,组建执勤救援队和志愿服务队,救助国家级二级保护动物8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余次。他坚定维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累计参与抗洪救灾等任务6次,为辖区牧民找回走失牲畜30余只,开展车辆被困、游客迷路等各类救助30余起,破获大车撞击牲畜案件2起,挽回牧民群众经济损失50余万元,办理户籍业务70余次,为群众累计节省往返路途3万余公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半个世纪的坚守,三代人的接续奋斗,历尽艰辛、无怨无悔在环境恶劣的边境线上,传承着戍边使命,巡查边境线时骑的骆驼,变成了汽车,蒙古包也变成了,通水通电的砖瓦房,但是不变的是,牢牢扎根在三代人心中的戍边使命,他们就像展翅的雄鹰,俯瞰着这片土地,与中蒙边境线上的一座座界标,一道守望着边境一线。
【编辑:姬子璇】